原帖由 那年那月 于 2010-2-22 16:12:09 发表 茫父精刻铜盘 多少风尘眼 英雄觌面远 不因来日贵 争悟此才稀 伏枥空千里 翀天忽一飞 悔曾疏物色 愧昔薄寒微 竟到严廊选 才惊骨骼非 长卿邛笮便 翁子会稽归 诗亦笼纱护 林尤衣锦围 西施工借咏 相士重先机 


我的考证: 多少风尘眼 英雄觌面远 看惯了多少风尘飘零的眼睛,英雄,想相见一次,却相隔遥远。 不因来日贵 争悟此才稀 不因为未来的日子而尊贵(),而要急切的领悟这个稀世之才。 伏枥空千里 翀天忽一飞 曾经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准备了很久,突然才在某一天开始攒露头角 悔曾疏物色 愧昔薄寒微 后悔曾经疏远了去结交,惭愧往昔怠慢了出身微寒之士。 竟到严廊选 才惊骨骼非 直到才学名贯天下的时候,才惊奇天赋异柄。 长卿邛笮便 翁子会稽归 司马相如以便略平定了西夷,朱买臣最终当上了会稽太守衣锦还乡。 诗亦笼纱护 林尤衣锦围 墙上的题诗以轻纱来笼护住,树林用绫罗绸缎来进行装饰 西施工借咏 相士重先机 西施的美丽被人一遍一遍的赞美,而高明的相士注重能预知未来 整首诗歌似乎是在说自己如今结识了一个人才,这个人出身平寒。所以有伏枥空千里这一句! 作者客气说自己以前都没有及早结识他,是自己怠慢,是自己的过错 是美美的对这个人才进行了赞美,严廊好像是皇家选人才的地方吧! 然后是两个典故,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翁子是朱买臣的字,两个人都是西汉名臣,共同之处都是出身平寒, 都是小老百姓出身!很明显,这是在夸赞前面说的那个人才,说是能和西汉名臣相提并论!后面的诗亦笼纱护 林尤衣锦围,这有点自嘲的意思,上句也是个典故,实在想不起在说谁了,故事是:有个诗人 年轻的时候寄宿在庙里,和尚们讨厌他,当时的规矩是吃饭前敲钟,结果和尚们往往饭后才敲,等他听到钟声去吃 饭,饭已经没有了!后来他就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诗题在墙上。后来该诗人发达了,又故地重游,来到那座庙里,发现 他当时的题诗已经被和尚们用纱来护住了(防尘之意)。这两句大概是说,现在人发达了,才来结交,是有点攀附、太 过于锦上添花了! 姚华(1876-1930),号茫父,贵州贵阳人。近代著名书画名家、艺术教育家。 姚华于1904年举进士,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教学和著述,初以诗文著名,书画为其馀事。四十前后,书法丕变, 卓然成家遍游东南名山大川,绘技大进,与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同时任教于北京美专。创办北京京华美专,任第一任校长。茫父书法根底扎实,青少年时代,受贵州书法家莫友芝影响,上溯金石,熔合篆隶。他从汉《石门颂》、《西狭颂》领会到今隶 的真谛,又汲取金文笔法清刚之长,并用倒法入书,形成独具特色的顿而后曳的风貌。他的书法茂盛恣肆,内敛外侈,主硬毫浓 墨作书,以毫肖铁,圆浑中显清健,丰腴中透骨力。他认为清末书家大力倡导尊碑卑帖之风,于汉魏碑刻,不明笔史,多有偏颇 流弊;他以篆作隶,以隶作楷,方圆并济,自树新风。“予岂能画?诗而已,书而已。”他运用书法笔墨,直写胸臆,每当下笔,故乡的山峦叠翠 ,北方烟云,江南秀色,澹然郁集, 不时并发。陈师曾题其画:“好山到眼散千忧,草稿真能尽意搜。此境旁人不投足,荒湾野水似同游。”他所绘花卉杂物,寥寥 数笔,勾勒出无限生机;他的人物画,体现研究汉唐砖甓成果,创造出“勾乙”法绘人面部,塑造出方颐、端庄、典雅的人物形 象。尝言:“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去藩篱,不瞻循,有情趣,写胸臆,始有佳遇。”郑振铎曾专辑其人物画列入《北平笺谱》。 他所首创的颖拓,介乎书与画之间,以规摩古代金石碑刻为主,精妙决伦,玄奇空灵,令人叹为观止。郭沫若曾盛赞:“茫父颖 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 1926年,姚华患脑溢血,愈后左臂已残,逝世前坚持残臂作书绘画,著书立说,表现了为艺术事业终其一生的坚毅精神。 戴修瓒(1887—1957),字君亮,湖南常德人,当代著名民法学家。 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法律,辛亥革命后归国,即在北京各公私立大学担任民商法讲席,从事法学教研工作。1914年, 协助宋教仁创办国民大学(北京),并任其附属中学部主任,后历任北洋政府司法部佥事、总警察厅警察官,京师地方 警察厅警察长,河南省司法厅厅长。国民政府时期曾任南京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1930年代,戴修瓒先后在上海法学院、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朝阳大学(北京)等名校任法律教授兼系主任,并于抗战爆发后相继执教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重 庆复旦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 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著有《民法债编总论》、《民法债编各论》、《票据法》、《新刑事诉讼法释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