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nite |
等级:翡翠大副 |
 |
权限:普通用户 |
尚未开博 |
积分:850 |
发帖数:70 |
注册:2010年4月29日 |
|
|
|
翠性 - 是指翡翠晶體的表現,在了解「翠性」之前, 必先了解「晶體」與「玉」的關係。 「晶體」在寶石學上有其定義,簡單地說就是透過結晶 作用而形成的物質。例子如日常見到的鹽粒、沙塵、 天然的水晶柱 (不包括人造水晶玻璃)、鑽石、紅藍寶石 之類,都是晶體。而天然出土的礦產資源當中,也有 部份為晶體礦物。 不同的晶體礦物有不同的晶體形狀及結構,如鹽晶是 方形的,螢石是棱形的。而相同的結晶礦物亦有不同 的大小及長相。所以晶體就如動物界一樣,同類有 相同的外形,也各自有各自的外貌。試試去找一個天 然的水晶簇標本,就不難發現晶簇內的水晶柱外形上 有點類似,都為六角長柱狀的,但細看每支的外貌都 有所不同。 在自然界中,晶體長成的尺寸是取決於晶體的生長環 境,如溫度、壓力及礦物質含量等等因素,所以不同 礦區所出產的晶體大小也各異。世上已知最大的單一 晶體超過20尺,而最小的晶體則用肉眼也無法看到。 巨形晶體參考: http://www.canyonsworldwide.com/crystals/index.html 「玉」這個單字在寶石學上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 這歸根於「玉」在中國歷史上過於深遠,而數千年 前又沒有一套健全的科學方法去定義「玉」這個名詞。 自古已有「玉為石之美者」,即凡美麗的石頭皆可稱 之為「玉」,而近代科學已漸漸地把「玉」的定義與 「晶體」區分開。 簡單地說,「玉」的定義應為結構緊密的多晶質或 隱晶質礦物集合體,意即一塊「玉」是由很多很多 細小的晶體緊密結合而成,學術上稱之為「多晶質」。 而當晶體更為微細,至肉眼都未能看到晶體的存在, 則稱為「隱晶質」。相反,非玉類的寶石大多為 「單晶質」寶石,如水晶、鑽石、祖母綠之類。 這個自古的錯誤亦引致「紅寶石」及「藍寶石」被 錯誤地統稱為「剛玉」,正確來說它們應該稱為 「剛石」而非「剛玉」。而可幸的是,「鑽石」則 從未被誤稱為「鑽玉」。 「翠性」一詞是指翡翠的「多晶質」表現,即翡翠 內的天然晶體的生長情況。於翡翠原石的切面上, 能看到滿佈很多細小的一片片、一點點或一絲絲的 反光面,即該翡翠的「翠性」。由於「翠性」在外觀 上看似蒼蠅的翅膀,行內人士亦常稱之為「蒼蠅翅」 現象。這一片片、一點點或一絲絲的反光,其實質 就是翡翠個別「晶體」的反光面。當反光面越大, 即晶體越粗大,翠性越明顯。當反光面越細小,即 晶體越細小,翠性越細緻,玉質結構更為緊密。 跟據本人研究多時,發現「翠性」跟透明度(水頭) 並無直接關係,翠性明顯的翡翠可以是豆種,也可以 是透明的玻璃種。翠性不明顯的、晶粒極幼細的可以 是玻璃種,但也可以是微透明的糯米種。但「翠性」 跟玉質的堅韌程度就有直接的關係,翠性越細緻、晶 粒極幼細的翡翠,其玉質「韌性」也都越高,即其 抵抗沖擊力的能力越高,而這亦是內行人仕常稱為 較「老身」的翡翠,「剛性」較強。 「翠性」除了要看其粗細程度外,還要看其均勻程度, 兩者皆影響翠性的表現。一塊好的翡翠,其翠性理應 細緻且均勻,簡單說就是晶粒的大小一致。 哪為何「翠性」細緻的翡翠「韌性」會較高呢?這 其實歸功於翡翠「多晶質」的晶體「交織」及「鉗鑲」 結構。就如你玩「樂高」積木一樣,把細小的積木 密密麻麻地拼起來變成為一件單一的實心大積木, 其抵抗沖擊的能力也會很高,即使你對這大積木作出 敲擊,也只能對積木造成小量的破壞,而很難一下子 把其擊碎成四分五裂,這就是「韌性」。這跟混凝土 要混沙石的道理相同。相反,玻璃的「韌性」就很差, 碰一碰即可能做成很大的破裂。 初寫文章,一心分享,同為翠友,有錯請指正。
-- 玉中有情 --
|
 | FGA, FGAHK |
|
|
|
|